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篮球圈里可谓是风声鹤唳。亚洲杯临近,男篮成绩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不,篮协突然把刚出国没多久的杨瀚森给紧急叫了回来,让他火速归队参加亚洲杯预选赛。说实话,这事儿闹得挺大,不少人都在议论:难道我们中国篮球就真的指望一个20岁的小伙子来扛大旗了吗?有网友直接留言,“现在只要提到男篮,就是满屏的焦虑和无奈。”你说这话扎心不扎心?
其实仔细想想,这事还真挺戏剧性的。前阵子杨瀚森刚宣布要去NBA试训的时候,一堆业内人士都泼冷水,说什么“在国内还没打出名堂呢,就想着去美国淘金”,还有人酸溜溜地表示,“别做梦了,小伙子还是脚踏实地吧”。结果转眼间,人家成了咱们国家队的“救命稻草”,这反转也太快了点。有球迷感慨:“昨天还被嘲笑‘自不量力’,今天就成香饽饽,这世道变化比翻书还快。”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偏偏是杨瀚森?其实答案也简单,现在中国男篮正处于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阶段。不管你信不信,我们真的没有太多能打硬仗的新鲜血液。老将状态下滑,新人又顶不上来,所以像杨瀚森这样身高臂长、天赋异禀的小将,自然会被寄予厚望。但讲真,一个小孩再厉害,也不能靠他一个人撑起整支球队啊!有球迷说得好:“篮球不是武侠小说,一个主角横扫千军,那都是童话。”
回头看看我们的女篮,她们没进决赛,都有人觉得输了;那换到男篮身上,是不是只要进四强就算成功?我跟你讲,有些目标放低点未必就是认输,而是更现实一点。如果非要指望一飞冲天,那恐怕摔得更疼。“四强”这个标准听起来保守,其实已经很拼命。如果非让年轻球员背上“救世主”的包袱,说句不好听的话,他们心理压力比比赛本身还大。
不少网友吐槽:“不要把希望全压在一个孩子身上!”确实如此,每次遇到困境,总有人幻想着某个新人横空出世,把所有问题一扫而光,可现实哪有那么美好?球队真正需要的是整体作战、默契配合,而不是单打独斗。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才结实,对吧?
所以,我倒觉得与其天天讨论谁能当英雄,不如多关注一下整个团队怎么磨合提升。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众人拾柴火焰高嘛!当然啦,我们都希望看到奇迹发生,但更应该明白,没有任何奇迹是不靠汗水和团结努力换来的。那么,你觉得,如果我们继续这样寄希望于个人,中国篮球还能走多远呢?
#热点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