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九三阅兵的现场,最亮眼的队伍之一,就是第一次亮相的女民兵方队。大家叫她们“玫瑰方队”,听着就精神。这些姑娘们不是现役军人,但个个英气十足。她们来自五湖四海,有乡镇干部,有大学老师,还有企业职工。身份不同,岗位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曾经当过兵,现在是光荣的受阅女民兵。
当她们走过天安门,皮靴踩在长安街上的声音,整整齐齐,像鼓点一样敲在人心上。现场很多人看得眼眶发酸,忍不住掏出手机录像,有人一边鼓掌一边抹眼泪。那种气势,真的没法用语言完全形容。
队伍最前面有两个领队,其中一位就是王媛。你肯定记得那个瞬间——“向右看!”声音干脆利落,一出口,整个方队齐刷刷转头,动作像一个人完成的。那一声口令,成了很多人心里的记忆点。
她们每一个动作都精确到毫米。枪尖和地面保持45度,摆臂时手肘弯成90度,连帽子歪的角度都得一样。训练的时候,她们膝盖夹扑克牌练站姿,嘴里咬筷子练微笑,咬到脸发麻也不敢松。三个月下来,马靴都磨破了底,可没人喊累。
王媛更是拼。她说,当过兵的人,骨子里那股劲儿一直在。只要国家需要,就得站出来,把最好的状态拿出来。对她来说,这不是任务,是荣誉,是责任。
阅兵结束,她终于回家了。丈夫早早等在门口,手里捧着一大束鲜花。两人一见面,没说太多话,但那个拥抱特别暖。鲜花递过去的那一刻,周围空气都像变甜了。网友看了照片直说:“这丈夫上辈子得积多少福啊!”还有人开玩笑回评:“我用了二十年才娶到这样的女人。”大家笑作一团,也不知道是不是她老公在偷偷互动。
脱下军装完全是另一种美。穿上便服,走在街上,像春风扑面,时尚又温柔。她其实是一家油厂的普通职工?平时上班、带娃、做家务,和大多数妈妈没什么两样。
但更让人惊讶的是,她可不是第一次参加阅兵。老战友说,早在2009年国庆六十周年时,她就因为形象好、素质硬,被选进阅兵队伍。这次九三阅兵,她直接当上了领队。
最让人佩服的还在后头——王媛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了。大女儿12岁,二女儿3岁,小儿子才1岁。也就是说,她是在最小的孩子刚满一岁时,就离家参加集训的。
换成别的妈妈,孩子这么小,肯定舍不得走。可她心里清楚,什么是小家,什么是大家。她常说:“只要国家需要,我随时能回来。”这话说得轻,背后的付出却重。
训练那几个月,她没法陪孩子,只能视频看看。儿子还不会说话,每次见她穿军装,就咿咿呀呀地伸手要抱。她只能笑着哄,心里却酸酸的。但她知道,自己在做的事,值得。
这些女民兵,表面看着光鲜,背后全是汗水。她们不是超人,也是普通人,会累,会想家,会心疼孩子。可她们选择了坚持,选择了担当。
玫瑰方队的绽放,不是偶然。那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是对责任的敬畏,是对祖国最朴素的爱。
最后:
真正的英雄,往往就藏在我们身边。她们不喊口号,也不求出名,只是在需要的时候,默默站出来。王媛的故事让我明白,伟大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一个个选择里堆出来的。当家庭和使命撞在一起,她没有逃避,而是扛起了两边。这让我觉得,所谓正能量,不是喊出来的,是活出来的。这个世界需要更多这样踏实、有担当的人。也为所有默默付出的母亲和普通人,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