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赠毛主席一幅画,在一次饭后欲抢回,毛主席:上面有我名字

 109    |      2025-08-10 05:30

1949年,就在新中国快要成立的时候,毛主席给齐白石老先生写了封信,请他来参加新政协的会议。齐白石老先生收到毛主席的邀请,心里别提多惊讶了,这可是他做梦也没想到的事儿。

就从那时候起,他们俩成了跨越年龄的好朋友。还在一次聚会上,因为一幅画着老牛的画,传下了一段美谈呢。

他们俩之间到底有啥好玩的事儿发生呀?

【胸襟开阔的齐白石】

齐白石老家在湖南湘潭,和毛主席是同乡。他来到这个世界时,正好是晚清那阵子兵荒马乱的时期,国家处境很危险。

齐白石家里很穷,尽管他是家里最受宠的长孙,却也只上了半年私塾。之后就没法再念书了,跟其他小孩一样,得去放牛、种地。

尽管家里没法供他上学了,但他特别爱看书。放牛时,他总是让牛自己去啃草,自己则在一旁埋头读书。只要牛在吃草,他就能尽情地在书的世界里畅游。

不过因为他看书看得太入迷了,所以老是忘掉回家的时间,这让家里人很担心。

后来,祖母想了个妙招,给他脖子上系了个铜铃。只要铜铃一响,我们就能知道他在哪儿了。

后来,他一点点长大了,家里人便安排他到木匠师傅那里做徒弟。那时候,只要学会一门手艺,基本上就能养活自己了。

在木工师傅的手工作坊里,他学会了雕刻木头。

看着那些漂亮的木雕作品,他心里萌生了学木雕的想法。这个想法越来越强烈,于是在学木工的第二年,他果断地转行学起了雕花手艺。

他学了雕花木工的手艺后,就跟着师傅四处奔走,给人做雕花的木器。可那些木器又大又重,做起来还特别费时,导致他的工作效率不高。

1888年那会儿,他下定决心不再做雕花木器了,转而开始学画画。说起来,早在1870年,齐白石就显露出了画画上的才能。

他只要瞧见过的东西,大多都能画得出来。尽管没正经学过画画,可他的画作特别有灵气。

后来他找了个老师,正式开始学画画和写诗。为了提升自己的画艺,他到处游览名山大河,这一路走来,他的画画水平不断提高,名声也越来越响了。

他火了以后,市面上就冒出了好多模仿他的画。一般人碰到这事儿,肯定气得不行,但他却是个例外。

他并没有因为别人买到假画而动怒,反而是想尽办法把那些假画都买下来。就像梅兰芳的一个朋友,花了二百两买了幅假画,齐白石知道了就自己掏钱把那画赎了回来。

而且,他又给那位朋友画了一幅全新的真画,他这种大度的胸怀让朋友们都非常佩服。

【和毛主席的相识】

齐白石是个大艺术家,而且特别地道。他一门心思都扑在艺术上,整天就忙着画画,对外面那些吵吵闹闹的事儿一点都不关心。

所以,虽然他是在湘潭出生的,但对于同样是湘潭老乡的毛主席,他并不熟悉。在毛主席进行革命活动的时候,齐白石正一门心思扑在画画上。

就因为齐白石有股不被外界打扰的倔强劲儿,他才能守住自己的画画风格,让画里始终透着灵气。

跟那些出了名就想着当官的艺术家不同,齐白石从来不愿掺和任何乱子。他从清朝一直活到新中国,见过了官场不少的乌烟瘴气。

他小时候,村里来了个清朝的小官,虽然官职不大,但村里的人还是都跑去凑热闹看了。

那时候官场很烂,就算那个人官不大,可架子摆得特别大。有人叫齐白石去瞧瞧热闹,但他立马就拒绝了,说自己不想去凑这热闹。

他明白,村里人日子过得这么艰难,都是因为那些当官的啥也不干。

他们不但啥也没干成,还老给老百姓找麻烦。本来吧,辛亥革命后,他对新政府还抱有希望呢,结果北洋政府没多久就把这希望给浇灭了。

在新中国还没成立的时候,他接到了毛主席请他出席新政协会议的邀请信。但那时候的齐白石是个没有党派的人,心里头并不乐意去参加这样的会。

他不想卷入两党的争斗里,就盼着能有个安心画画的地方。他以前从没接触过我们党,不清楚我们党对无党派人士究竟是什么看法。

心里七上八下的,他参加了新政协的会议。可让他惊讶的是,在这次会上,他竟然有机会见到毛主席。

尽管他对我党不太熟悉,但毛主席的大名他还是知道的。他听过关于毛主席的一些故事,也明白毛主席是个时刻想着老百姓的好领导。

跟毛主席见过这次面后,他更加喜欢毛主席了。毛主席的志向,让他打心底里佩服。

1950年过完春节没多久,齐白石就接到了毛主席的请帖,请他到中南海去做客。齐白石乐坏了,虽然他跟毛主席没怎么见过面,但两人心里都挺看重对方的。

毛主席不光是位革命领袖,还是个文采斐然的大文豪,他和齐白石有很多共同话题可聊。

他抵达中南海时,发现毛主席已经提前备好了一桌地道的湖南佳肴。因为两人都是湖南老乡,口味相投,所以这顿饭吃得非常开心。

吃完饭,毛主席拿出了齐白石老先生特地为他刻的印章。

新政协会议结束后,齐白石老先生亲手刻了一枚印章送给毛主席,以此表示他对新中国领导人的尊敬。当毛主席拿出这枚印章时,真心诚意地感谢了齐白石送的印章和画作。

毛主席说的这话,让齐白石有点犯迷糊。他记得是给毛主席送过印章,但画画这事儿,他还真没做过。

毛主席微微一笑,吩咐秘书挂上一幅画。那幅画装裱得很漂亮,只见画上满是茂盛的树木,五只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还有一头老牛正慢悠悠地吃着草。

齐白石一眼就认出,这幅画是他练习时随手扔掉的“次品”,想来是在给主席包印盒时,拿它当材料用了。

瞧着主席把这幅画装裱得那么漂亮,他挺不好意思地讲:“这其实是我练笔时候瞎画的,可能不小心给带过来了,主席您别见怪。要是您喜欢这种风格,我再给您画一幅新的送过来,这幅不好的就让我拿回去吧!”

没想到,主席却一个劲儿地摆手,说其实没必要。

毛主席对齐白石说,他就喜欢那幅画。他指着画上的李子树讲道:“这画里还藏着我的名字呢!你看这李子树长得多茂盛,就像我以前用的名字李得胜一样!”

郭沫若看到这个情况,就在旁边说,画上也署了他的名字,叫“尚武”。

齐白石看到这个情况,就请毛主席和郭沫若给这幅画写上几个字。他们两人想了想,便提笔写下了“画画本就随心意,画圣心里常藏诗”。

瞧着他们俩题好字,齐白石乐呵呵地说:“你俩这么夸我,那我可就不客气,把这幅画收起来喽。”

毛主席懂得了齐白石的心思,便对郭沫若笑道:“咱俩搞政治的,这回可输给这位搞艺术的大师啦!”

最后,齐白石把毛主席题字的那幅画拿走了。老人特别喜欢这幅画,一直把它当成宝贝收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