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打响钢铁工业保卫战,三天时间变脸速度措手不及,反制方式已就位

 59    |      2025-10-10 10:53

“欧洲别无选择,只能找新的平衡。 ”2025年9月26日,欧盟工业战略专员塞茹尔内说出这句话时,布鲁塞尔正秘密筹划对中国钢铁加征最高50%的关税。 而就在三天前,欧盟还信誓旦旦宣称要“自主决策”,拒绝跟随美国对华加税。 这个变脸速度,快得让人措手不及。

讽刺的是,同一时间,欧洲自己的钢铁厂正从中国疯狂进货。 2025年上半年,欧洲钢铁厂商从中国进口的钢坯量,竟然超过了2024年全年总和。 这边喊着要挡中国钢材,那边自家企业却偷偷下单,欧盟这一出戏,唱得实在矛盾。 9月25日,他在社交媒体宣布,从10月1日起对专利药品加征100%关税,重型卡车再加25%。

这记重锤之前,厨房橱柜、浴室洗手台已被征收50%关税,家具面临30%关税。美国一出手,欧洲就发抖。 今年3月,特朗普把对欧盟钢铁关税从25%提到50%,直接导致欧盟对美钢铁出口在2025年第一季度暴跌42%,整整少了150万吨。 德国蒂森克虏伯钢铁厂被迫裁员一万人,监事会主席急得大喊:“不保护就活不下去! ”

欧盟的“别无选择”背后是场算计。 表面上,他们抱怨中国钢铁冲击市场,但世界钢铁协会副主席埃德尔早就点破真相:欧盟钢铁业危机“咎由自取”。 在没有进口中国钢材之前,欧盟已经存在至少3000万至5000万吨过剩产能。 整个行业忽视未来发展需求,普通钢仍占主导,创新投入不足。

更关键的是,乌克兰危机让欧洲能源价格飙涨,这刀直接扎在钢铁业命脉上。 能源成本占欧洲钢铁生产总成本的40%,远高于全球其他地区。 自家问题不解决,反而把锅甩给中国,这个逻辑站不住脚。欧盟对美国低头、对中国强硬的双标操作更是明显。

面对美国关税大棒,欧盟最初硬气了一下,提议对美国钻石、禽肉等加征25%关税。 但7月底签了贸易协议后,乖乖接受美国对欧盟商品征15%关税。 到了4月特朗普搞“对等关税”,对欧盟征20%税率,欧盟反制后还是妥协收场。

但对中国,欧盟直接亮出25%至50%关税,还搭配“买欧洲货”组合拳:要求地铁、铁路等公共工程必须用“欧洲绿色钢材”,甚至计划用配额强制企业优先采购欧洲电动车。 这种明显违背世贸组织非歧视原则的做法,欧盟却用“绿色”和“安全”来包装。

中国钢铁对欧出口量其实微不足道。 2024年,中国向欧盟出口钢铁仅36.8万吨,只占中国钢铁总出口量的约4%。 这个数字远低于欧盟同年从俄罗斯进口的300万吨钢坯。 所谓“中国钢铁洪水淹没欧洲”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欧盟真正的困境在于内部撕裂。 德国作为欧盟经济引擎,与中国经贸纽带紧密,担心加税引发中方反制伤及汽车产业。 法国农业部门则害怕葡萄酒、奶酪等农产品失去中国市场。 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更直接反对保护主义,看重中国投资带来的就业机会。

中国的反制准备已经就绪。 4月美国对华加税至104%,中国第二天就把对美关税从34%提到84%;美方升至145%,中方直接涨到125%。 这种强硬回击展现了中国的底气。 如今面对欧盟,中国可能瞄准电动汽车、光伏组件、稀土等欧洲软肋。

欧盟在贸易保护的同时,却离不开中国供应链。 从稀土到科技产品,欧洲企业高度依赖中国。 德国《明镜周刊》警告,稀土管制可能引发“类似2022年能源危机的金属危机”。 尽管欧盟试图通过“工业脱碳银行”投入1000亿欧元自救,但远水难解近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