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乒这碗饭,真不是谁都能端的。
昨天你还是万人追捧的世界第一,今天可能就有人在论坛上扒你论文的查重率。
这不,9月12日凌晨这点破事儿,把三个人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个中滋味,你品,你细品。
咱先说王楚钦,这位顶着“世一”头衔的哥们,前脚刚在乒超联赛里杀红了眼,后脚就拿到了北大的研究生录取通知。
这事儿妙就妙在,当初拟录取名单出来的时候,那帮键盘侠跟炸了锅一样,核心论点就一个:运动员读什么书,别占我们普通人的坑。
现在呢?
大头用实力让喷子闭嘴,可这事儿背后的逻辑,比一场七局五胜的比赛还绕。
我们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体育明星?
是只会赢球的机器,还是一个活生生、有七情六欲、也想给自己未来铺条后路的人?
王楚钦妈妈那句“放心了”,比什么都真实。
金牌会褪色,世界排名会变,可脑子里的东西,是谁也抢不走的。
这不仅仅是王楚钦一个人的选择,这是整个体育圈都在面临的转型阵痛。
王皓教练现在估计头都大了,一边是巴黎奥运周期的重任,一边是弟子的学业,这平衡木可不好走。
但说句糙话,这才是真实的人生,哪有什么万全法,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再把镜头摇到女队这边,王曼昱这儿的气压明显有点低。
她跟前教练徐辉的“分手”,圈内人其实早有预感。
俩人就像调频没对准的收音机,全是杂音,怎么可能奏出和谐的乐章?
成绩不会骗人,那段时间“鳗鱼”打球的拧巴劲儿,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
现在传闻要换帅,李大成、闫森这些名字都冒出来了。
换教练,在国乒是天大的事。
这不亚于一次心脏移植手术,换好了,生龙活虎;换不好,直接躺平。
李大成带过陈幸同,是个狠角色,战术多变。
王曼昱现在最缺的,可能就是那一点点不讲理的“匪气”。
她的技术框架没得说,女子技术男性化的代表,可一到关键分,总感觉少了一锤定音的霸道。
而闫森的出现,更是意味深长。
这位当年的双打奇才要是真能来调教混双,那简直就是给国乒的“阿喀琉斯之踵”打上了一块钢板。
刘国梁这盘棋,下得够深。
最让人五味杂陈的,还是小将蒯曼。
这姑娘,真应了那句老话,“捧得越高,摔得越狠”。
作为女队重点培养的“04后”,资源、机会一样不少,可最近的表现,尤其是在WTT常规挑战赛太原站和阿拉木图站接连两次输给队友石洵瑶,这警报声已经拉满了。
一次是偶然,两次是什么?
是命门被人拿捏住了。
石洵瑶的球风并不算特别出众,但她就是能赢蒯曼。
这问题就不在技术层面了,纯纯是心态崩了。
你看蒯曼打球,顺风时猛如虎,逆风时就成了小绵羊,那股子心气儿,说没就没。
关键分的处理,更是灾难级的。
天赋这东西,有时候是蜜糖,有时候也是砒霜。
它能让你年少成名,也能让你在遇到挫折时,比普通球员更难爬起来。
国乒内部的竞争,比任何国际比赛都残酷,机会的窗口就那么窄,挤不进去,后面的人立马就把你拍在沙滩上了。
你看,王楚钦在舆论场里杀出一条血路,王曼昱在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寻求改变,蒯曼在成长的烦恼中苦苦挣扎。
这三段故事,就是国乒新周期最真实的写照。
没有谁是永远的主角,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战壕里,用自己的方式,打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新一轮的洗牌已经开始了,桌上这几位,谁会是下一个笑到最后的,谁又会被发一张烂牌呢?
走着瞧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