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素时尚遭遇滑铁卢:女装神话为何难逃消费降级?

 160    |      2025-08-04 13:48

曾经一度风光无限的“女装一姐”地素时尚,如今却在商场打起了骨折价,营收连续暴跌16.23%,门店一年关掉147家。谁能想到,这个中产衣橱里的“压箱底”,如今在二手市场都得对半砍价,卖家求爷爷告奶奶也未必能出手。这场突如其来的下坡路,不只是品牌本身的问题,更像是一场消费观念的大地震,把整个轻奢行业都晃了个底朝天。

回想当年,地素可是无数职场女性的梦想装备。刚上市那会儿,各大媒体、明星齐上阵,“杨幂同款”“白领必买”轮番刷屏,穿着DAZZLE的新款去公司,就像剧里本迪附体一样,自信满满又有腔调。老板娘马瑞敏靠着对中国都市女性心理的精准拿捏,把小巷子里的服装店做成了全国连锁帝国,让精致成为一种标配。

真正让地素腾飞的是明星效应和社交属性。签下杨幂后,一众流量花纷纷带货,新品发布当天股价飙涨44%,年营收冲到30亿。在那个人人争当朋友圈KOL的年代,“衣服标签=人生标签”,买件新款就是最直接的人设投资。但好景不长,这套玩法终于被现实狠狠按住了暂停键。

近三年来,无论是数据还是市场反馈,都让人直呼看不懂:主品牌DAZZLE门店净减少77家,总体缩减147家;线上销售仅占17%,还赶不上同行们的一半;天猫618榜单排名靠后,以往断货王变成无人问津。一时间,全新吊牌的衣服在二手平台上打骨折甩卖,从前号称“硬通货”的经典款,也只能沦为清仓处理。这背后的根源,其实就是消费者心态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疫情之后,高失业率和经济压力逼得大家勒紧裤腰带,中产阶层也开始反思:与其追求精致穷,不如稳稳存点钱。“炫耀型消费”逐渐退潮,“舒适性、性价比优先”的理念迅速崛起。一些更贴合生活实际的新风格,比如Cleanfit、都市松弛风大行其道,让高单价、高调设计显得格外尴尬。而快时尚ZARA、UR等则凭借灵活供应链和强劲线上能力,在直播电商浪潮中抢尽风头。同样转型积极的MO&Co.通过联名合作、加码抖音直播,将线上收入拉升至30%。相比之下,坚持高定价路线又缺乏创新渠道支撑的老牌轻奢,只能眼睁睁看着市占率缩水。

当然,有人说这不是一家企业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都遭遇到了寒冬。不止国内品牌,包括Michael Kors、潘多拉这些国际大牌,也频频传来亏损消息。在全球范围内,当消费者把注意力从物质转向精神满足,再贵再稀有的小众产品也很难再复制昔日辉煌。如果只会换块布贴环保标签,而没有真材实料上的突破,自然难以重新赢回年轻人的心。

那么面对这样的困局,该怎么办?其实答案并不复杂——少点自恋,多点诚意,用行动证明自己真的懂用户。当代消费者需要的不只是一个logo,更希望看到品牌能够快速响应他们真实需求,无论是价格调整还是产品创新,都要走到前面去感知趋势变化。同时,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大胆尝试全渠道运营,把握住短视频、电商等新兴赛道,是每个传统企业必须补上的课。不妨学习一下那些逆袭成功者,比如Coach用AI定制服务+区块链溯源重塑价值感,就是一个值得参考的新方向。

或许有人觉得,今年一季度营收还在跌,但现金流有所改善就说明还有希望,只要醒悟够早,还可以卷土重来。从头再来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活在过去神话里,不肯认清新的游戏规则。当社会对于体面生活定义从穿什么变成存多少的时候,那些所谓“职场轻奢经济学”自然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