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的成就令俄迷激动不已,既担心被中国复制,又怕中国不模仿

 91    |      2025-10-10 06:40

嘴上说怕被中国抄,可心里其实更怕中国不抄啊。看着福建舰没借鉴苏联的经验反倒成功了,有些俄罗军迷的精神都快崩溃了。

最近我在上网的时候,无意中在俄罗斯军事网站“记者”(Репортёр)刷到一篇非常特别的转评文章,内容主要围绕我们最近在电弹方面取得成功的福建舰。

福建舰成功完成舰载机弹射试验,顺利放飞了歼-35在内的三款新型舰载机的消息一经传开,全球范围内都在关注,“记者”网站也迅速进行了报道。不过,这篇文章的写作风格却挺特别的。主要内容不是俄罗斯某位军事专家或资深军迷对福建舰技术的深入点评,也不是探讨福建舰的战略意义,反倒只是引用了一些美国军事网站上的美国网友们满满都是负面情绪的攻击和评论。

文章里满是从美国海军学院新闻网评论区挑出来的刻薄话语,比如说“这纯粹是一锅毫无章法的乱炖,还弄得像波将金式的假象”,或者“咱们中国上一艘航母简直就是彻头彻尾的垃圾”,再比如“当那双好奇的眼睛‘探头探脑’看引擎盖下面时,大家就会发现各种缺陷、漏洞、不靠谱,甚至腐败现象……”,这些酸话满天飞。

不仅如此,文章还认真严肃地引述了所谓“中国火箭军因为在战略导弹里放水而被惩罚”的一些道听途说,试图用这些自以为靠谱的小道消息来证明,这都是美国人自己硬编的故事,像“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不过是外强中干、纸包不住火”的那些怪论念头。

在这篇文章里,俄罗斯人似乎就像个隐形的存在,他们变成了一个中立又客观的搬运工,简直像是在老实巴交地转述美国人的观点。不过,这种有意过滤和放大负面信息的做法,比起说是真正的客观报道,倒不如看成是一种暗藏情绪的宣泄。用美国人的话来缓解俄罗斯心里的疙瘩,既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事物的质疑和不屑,又避免了直白批评可能引来反弹,这一招也算是把俄罗斯那份复杂心思给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为什么平常总抱怨中国这也抄、那也抄的某些俄罗斯人,却在福建舰面前表现得这么不安呢?我猜大概是因为,福建舰的出现,已经从根本上打击了部分俄罗斯人长期以来面对中国军工发展时那点稀疏的心理优势。

其实在2022年,也就是福建舰刚下水那会儿,有一些美国媒体,比如《新闻周刊》就特别敏锐地指出了一个关键点:福建舰跟辽宁舰、山东舰完全不一样,她代表着中国海军与“苏联技术遗产”彻底告别的标志。福建舰的亮相,意味着中国已经可以自主研发出一整套能应对现代海战的水面舰队,包括护卫舰、驱逐舰、核潜艇、两栖攻击舰,还有航母。

过去几十年里,从辽宁舰(原本是苏联的“瓦良格”号航母)开始建造,到歼-15(它的前身其实是苏联的舰载机苏-33),中国的航母发展其实跟苏联和俄罗斯有着不少渊源。这也让一些俄罗斯的军迷们习惯把自己当作“老师”,因为那时候他们还能在辽宁舰和歼-15身上看到很多熟悉的元素。虽然现在“学生”已经比“老师”更强了,他们心里还是会觉得自己是“技术源头”一样,有点自我安慰的意思。

你之所以能抄得不错,主要还是因为我当初的作业做得挺扎实的。那会儿的俄罗斯人听了,虽然感觉酸酸的,但这一来一去,心里大抵还能维持点平衡。

不过,福建舰和歼-35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个局面。这可是连苏联都没涉足过的领域,至今俄罗斯也还望尘莫及。看到那些曾经还算“学生”的中国自主研制出一份连“老师”都做不出的考卷,而且还拿了满分,心里的震撼和失落感,恐怕才是真正让俄罗斯人受不了的地方。

当把中俄两国航母的实际情况放在一起比较时,这种复杂的失落感就更加刺眼了。

一旁是中国的烈火燃烧、歩步蹒跚。

福建舰,作为东半球迄今为止最强大的战舰,凭借着8万多吨的排水量和领先的电磁弹射技术,其作战能力比辽宁、山东这两艘滑跃式航母有了跨越式提升。不光是咱们人民海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展现了当代中国科技实力和工业水平在国际舞台上的一次集中亮相。

而另一方面,俄罗丝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也叫库子),则显得格外孤独、冷清,没有一点生气。

这艘诞生于苏联末期(1985年下水)的航母,也叫重型载机巡洋舰,命运真是糟糕透顶,简直像一部“海上悲剧”。自从2017年开始进行大修和现代化改造之后,库兹涅佐夫号就像被厄运缠身似的。2018年,俄国唯一能修航母的浮动船坞意外沉了,导致库兹涅佐夫也受到损伤。事还没完,2019年和2022年,库子又接连发生了两次严重火灾,损失达数亿卢布。

现在,据俄媒披露,库兹涅佐夫号的维修和升级项目,已经拖成了无限期的停滞状态。俄罗斯联合造船公司的一些高层甚至在犹豫,要不要继续把那么多钱扔进去这个“无底洞”。越来越多专家觉得,这艘航母可能永远别想再出海了,最后的归宿大概就是拆掉回收,算是“收场”。

曾经的荣光象征,如今却成了孤零零的遗迹,库兹涅佐夫号的凄凉命运,其实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俄罗斯海军,甚至整个国家实力变迁的一个缩影。

面对那唯一的航母烂尾,几乎没啥悬念,俄罗斯其实也没打算就此放弃未来。近些年,从“风暴”级重型核动力航母,到“海牛”级多用途航母,再到“瓦兰”级通用海军舰,俄罗斯在各种防务展上轮番亮相的这些梦想中的航母设计方案,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这些航母或者类航母模型,外形设计和性能参数一个比一个科幻,估算下来造价也是高得惊人,达到了几千亿卢布的天价。不过可惜的是,和俄罗斯这些年来规划的很多所谓新型武器项目一样,所谓的航母方案全都“雷声大,雨点小”,基本上都没啥实质进展。

转眼间,十年就这样过去了啊,所有这些计划都没能跳出图纸和模型的范畴。到了现在,就连一些俄罗斯媒体也不得不无奈地承认,这些所谓的未来航母项目,很可能早就被克里姆林宫束之高阁,搁置起来了。

现实就是这么冷峻,惨到让那些被这种落差折磨得心疼的俄罗斯人,不得不靠脑海中想象出的丰满来缓解心里的苦楚。

那句话究竟怎么说的来着?“既怕兄弟过得苦,又怕兄弟开路虎”。其实,只要能把这话背后的意思琢磨透了,就能理解一些俄罗斯人那种“酸又不敢大声表达”的别扭心态了。

福建舰的亮相让一帮习惯了对中国武器指点江山的俄罗斯人,尤其是那些军事迷,挺尴尬。以前,从坦克到战机,再到舰艇,他们总能挑出点“中国制造”里藏着“苏俄血统”的影子,然后照老套路说“山寨”啊、“抄袭”啊一通。可是,这次面对福建舰这个跟苏联俄罗斯冷战时期那套老科技完全没关系的新玩意儿,那帮俄罗斯人那套熟悉的批评话术一下子就失灵了,不晓得该怎么吐槽了。

实话说,福建舰真是给中国海军带来了不少光彩,俄方也只能暗暗咂舌,找不出什么硬核的技术缺陷。要说抹黑也难,毕竟这舰艇的实力让人刮目相看。处于尴尬的境地,俄罗斯人也只好借着美国的嘴巴来发牢骚,表面上说美国对中国新航母挖苦嘲讽,实际上却也是在释放心中的不满和嫉妒。

这也正是俄媒那篇奇怪文章让人忍不住笑出声的地方:俄罗斯心里的那股子羡慕、嫉妒、恨意,组合成一股复杂的情绪,他们自己不好意思直接说出口,最后只能躲在美国的嘴炮后面,找点苦涩的安慰。曾经的“老大哥”,如今连指点“老小弟”的权力都得仰仗仇人帮忙借刀,藏起这尴尬背后那份难以承受的重担,怕不是比那艘修修补补也修不好的破船还沉得更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