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想对SpaceX下手,却发现总统权力,竟敌不过星链与龙飞船!

 152    |      2025-07-29 16:42

2024年总统大选后,美国政坛上演了场权力对决。一位以铁腕著称的总统,想用国家机器掐断一家私人公司。结果发现,总统权力也动不了它。这不只是嘴仗,而是21世纪美国政商关系一次底层大碰撞,揭示了某些科技巨头如何从承包商,成了国家“系统骨架”一部分。

马斯克曾在大选前后捐赠2.88亿美元给特朗普,助其成为共和党候选人。那段日子,两人算得上短暂的“蜜月期”。然而,好景不长,大选后关系急转直下。

马斯克辞去政府顾问职,公开抨击特朗普的“大而美”财政法案。这法案要削减电动车补贴,明显损害了特斯拉的利益。他的高调批评,直接触怒了特朗普。

2024年6月5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怒斥马斯克“忘恩负义”。他扬言要指示白宫法律团队彻查SpaceX所有政府合同,甚至威胁全面中止合作。

面对总统的雷霆之怒,马斯克并未退缩。他通过推文反击,影射特朗普与爱泼斯坦的关系。他还强硬表示,总统不能随意干预合同法,引发两党激烈站队。

白宫指令下,总务署、国防部、NASA等部门迅速审计SpaceX合同。数周后,审计报告结论让特朗普团队意外:SpaceX已深度融入美国国家安全和太空战略核心。它“关键且不可替代”。

SpaceX手握112份执行中联邦合同,总价值超过220亿美元。其中78%是“核心安全级”,取消将面临巨额违约金和法律诉讼。这对想连任的特朗普来说,无异于政治自杀。

五角大楼的简报直言:“失去SpaceX,美军技术网络将倒退7-10年。”太空军和国防部有20多个关键发射任务,都靠SpaceX火箭。星链更是美军在全球战区高频数据链路的骨架。

一旦星链中断,美军军事信息恐变孤岛,无人作战系统也将瘫痪。这让军方明确表示,SpaceX已是他们军事网络通讯的骨架,不可或缺。

NASA方面也无法撤离对SpaceX的依赖。航天飞机退役后,SpaceX的“龙飞船”是美国唯一能自主载人往返国际空间站的系统。波音的“星际客机”屡次延误失败,根本无法替代。

SpaceX还以极低成本重塑了载人航天。宇航员往返太空,从2亿美元降到5千万美元。这种效率和成本优势,让NASA别无选择,只能继续依靠SpaceX。

面对“核心安全级项目无替代”的残酷现实,特朗普政府的话术从“全部切断”软化了。七月中旬审计报告尘埃落定后,特朗普不得不默认SpaceX核心合同必须保留。权力,在技术垄断面前,最终低头了。

冲突表面平息,但暗流涌动。今年1月,583颗星链卫星离奇坠毁,约占当时运营总量的1/15。NASA和欧洲航天局官方报告归咎于太阳风暴。

但鉴于此前剧烈政商交锋,舆论场迅速蔓延“人祸论”猜测,将矛头指向特朗普“借机敲打”。无论天灾人祸,这都凸显了美国航天体系在深度绑定私人公司后的脆弱。

NASA在这场政商冲突中,似乎成了“炮灰”。与波音合作屡遭挫折,同时科学预算被腰斩,从73亿美元降至39亿美元。预算紧缩,项目搁浅。

NASA内部出现分歧,甚至有人考虑重新考虑昂贵的俄罗斯“联盟号”作为载人备选。政商内耗,加剧了美国航天业的困境。

这场冲突及后续事件,让美国航天信任度跌至十年新低,2024年仅52%。NASA和SpaceX的技术骨干,也开始出现外流苗头。

俄乌冲突已证明星链的战略价值。而美方内耗,给了欧洲(欧盟正投60亿欧元建“欧版星链”)和亚洲国家在太空网络领域弯道超车机会。美国航天主导权,正面临前所未有挑战。

尽管特朗普内心不满,美国政府不仅未能切断SpaceX,反而被迫加码依赖。五角大楼与马斯克签下新合同,包括15亿美元用于深空项目,近60亿美元用于发射订单。

这些合同明确将星链的“军用层”纳入“战术级”网络优先保障范畴。海军潜艇也开始部署星链。这标志着,马斯克以企业身份,正式“入编”了美国国家体系。

这场“权力VS资本”的激烈对撞,最终以总统的“服软”和体制对科技巨头的“接纳”告终。它揭示了在关键技术垄断面前,传统政治权力的局限性。

美国政府虽然承认SpaceX重要性,并继续合作以维持太空优势,但也开始扶持“备胎”。希望未来5-7年内减少对SpaceX的绝对依赖。

马斯克也在通过星链商业化、火星计划、太空旅行等布局,继续拉大与竞争者的差距。这场未完待续的博弈,将定义未来科技巨头与国家机器的互动模式。

这不仅仅是个人恩怨或政策分歧,更是21世纪技术霸权与传统权力再平衡的复杂拉锯战。双方都输不起,最终以一种“高风险博弈的假摔”宣告第一回合的结束。